2011年9月24日 星期六

論全球化投資效果─讀後心得2(EWI equal weighted index & MKT capitalization weighted index)的比較




再來我們要討論那一個指數化方法會有比較好的表現。

1.Equal Weighted Index (EWI) 均等加權法:

納入指數內的股份,每股都佔相等的比例,例如S&P500

每股都只佔1/200=0.2%的比例,不論其股的市值,這樣較能達到分散的目的,在未來的表現也

會比市值法好,可以看這個圖

大家可以看得出來比較的差異,但是EWI的方法會招來較高的交易成本(因為EWI法需再平衡)


StockReturn %Mkt. Weight %Equal Weight %Contribution Mkt. WeightContribution Equal Weight
ABC450%20%20.80
DEF330%20%0.900.60
GHI710%20%0.701.40
JKL47%20%0.280.80
MNO123%20%0.362.40
Total-100%100%4.24%6%

Figure 1: Equal weight vs. market weight index performance


Read more: http://www.investopedia.com/articles/exchangetradedfunds/08/market-equal-weight.asp#ixzz1YtLLUgws


另外EWI會表現比較好的原因則是有小型股表現會比大型股好的原因(均等加權法持有的小型股相對市值法較多,所以表現會比較好,但導致的風險(standard deviation)也比較高



2.市值法 MKT capitalization weighted index

市值法是根據市值及流通在外股數為基準來列入加權,故大型股會佔指數較大的權數比重,例

如 S&P500  2008年四月總市值12兆美元,指數成份中市值最大的公司是Exxon Mobil Corp. 

(NYSE:XOM) 計4,970億美元,故佔S&P500總指數比例4.11%。

市值法的好處是低turnover 低交易成本,總費用將會比較低,據研究指出

EWI在熊市表現會比MKT好,在牛市時,EWI表現會比MKT差。(因為價值股value stocks 

會比成長股growth stocks表現好, the equal weighted index will outperform the S&P 500.熊市時)



結論:

雖然現在ETF追蹤S&P500有兩種方法可以選(EWI &MKT)

兩種都是用同一個指數(S&P500),也有相同的股票,卻可以視為不同的資產

因為報酬跟風險都不太相同。

2011年9月22日 星期四

筆記─Equal weighted index 等權值法指數 &Capitalization-weighted Index 市值加權指數


等權值法(Equally Weighted)


Ø定義:把所有納入採樣的股票賦予相同的權數。





經濟意涵:把相等金額分別投資於所採樣的每一檔
Ø



股票。
Ø





舉例:東京的Nikkei 225指數和美國的道瓊工業平均



指數。


市值加權指數

市值加權指數(Capitalization-weighted Index)

目錄

[隱藏]

什麼是市值加權指數

市值加權指數是指一種以每隻成分股流通數量乘上每隻股票價格為基礎確定數值的股票指數[1]。是以股票市值作為權重計算出來的指數

市值加權指數的公式[2]

市值加權指數的計算公式如下:
O=\frac{\sum K \times L}{\sum P\times L}\times T
式中:O——市值加權指數;
K——股價(考察期);
P——股價(基期);
L——股本;
T——基期指數值。

市值加權指數的計算方法[2]

計算的具體方法是把指數中的每個股票市值(股價×總股本)加起來,然後先除以基期的總市值,再乘以基期的指數值。市值加權指數假設投資者按照每隻股票的市值比例去投資
比如,工商銀行總市值上證指數總市值的17%,那麼就拿17%的資金去購買工商銀行的股票。該指數的主要問題就是大市值公司對指數的影響大大.比如.工商銀行股價的變動對卜證指數的影響問題就屬於此類。

市值加權指數的缺點[2]

高市值股票對指數的影響太大。比如工商銀行占上證指數總值的比例高達17%,如果工商銀行漲停,上證指數將上漲近50點。

市值加權指數的應用[2]

國際上採用市值加權指數的國家最多的,其中有美國標準普爾500和中國的香港恆生指數,中國內地的股價指數基本上都是市值加權指數,例如上證綜指深證綜指

市值加權指數的實例計算[3]

假定指數僅由4只成份股所構成:A、B、C與D,其股價與發行股數如下所示,個股與指數的市值計算如下:
股票價格發行股數市值
A20400080000
B605000300000
C1452000290000
D1510000150000
820000
所以,指數的總市值是82萬個價格單位。現在,根據個股的權數進行計算:
指數=(\frac{20\times4000}{820000})+(\frac{60\times5000}{820000})+(\frac{145\times2000}{820000}+(\frac{15\times10000}{820000})=0.098+0.363+0.354+0.183=1.00
這個結果當然一點也不令人意外,因為我們僅是把部分加總為總數而已。如果我們希望指數的起始水準為1刪,僅需要把上述數據乘以1010即可。現在,假定個股同比例上漲20%,我們預期指數也將上漲20%。我們重新計算,其中股價已經上漲20%,但總市值維持不變(譯按:即與基準期間的總市值比較),所以:
新指數=(\frac{24\times4000}{820000})+(\frac{75\times5000}{820000})+(\frac{174\times2000}{820000}+(\frac{18\times10000}{820000})=0.117+0.439+0.424+0.220=1.20
將上述數據乘以1000,新的指數為1200,較原先的指數1000上漲20%。在這個例子中,雖然我們假定所有的股價都上漲20%,但實際上,股價將有漲有跌。對於相同單位的價格變動,市值最大的股票(B與C)對於指數的影響最大。市值加權指數的一般性計算公式如下:
\frac{\sum_{r=1}^N N_rP_r}{B}
其中:
N是指數成份股的家數外;
Nr是公司r所發行的股數;
Pr是公司r的股價;
B是基限期間的總市值。

參考文獻

  1.  (美)蘇珊·雅培·吉德爾(Susan M.Gidel),鄧傳偉,朱遠譯.股票指數期貨與期權[M].ISBN:7-80703-013-5/F830.9.百家出版社,2004.12.
  2. ↑ 2.0 2.1 2.2 2.3 賈國文.股票投資勝經:特許金融分析師眼中的股市[M].ISBN:978-7-80218-315-5/F830.91.中國宇航出版社,2008
  3.  (英)約翰·米勒斯(John Millers);寰宇財務顧問公司譯. 股價指數期貨與期權[M].ISBN:7-5058-2103-2/F830.9.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2011年9月6日 星期二

筆記─VaR(Value at Risk) & CVaR(Conditional Valueat Risk)

風險價值 (VAR)

VAR是一種現時日益盛行的風險管理觀念。大多數投資公司及交易商均使用VAR作為風險管理操作的風險測量方法。VAR量度投資組合的絕對風險價值,按每天投資價值的變動為計算單位。其實理解VAR的意義要極為小心:VAR值較小並不能確保實際損失不會超過VAR;而是表明,一日之內損失可能不會超過VAR數值。

計算VAR需要研究投資組合中所有股票的價格時間序列﹙price time series﹚。VAR由多項因素決定,如:每隻股票的波幅、所有股票的相關性及其歷史性關係的穩定性。透過應用本公司的專有模式及有效的計算法則,AASTOCKS.com可即時計算所選股票的VAR數值。然後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將這種重要的風險管理工具提供予AASTOCKS.com用戶參考。


條件風險價值(Conditional Valueat Risk,CVaR)


Pflug,Rockafellar,Uryasev(2000,2002);Acerbi,Tasche(2002)先後提出了條件風險價值(Conditional Valueat Risk,CVaR)作為風險的度量來對VaR進行修正。CvaR被定義為損失超過VaR部分的條件期望,只考慮下跌風險(Downside Risk)。如果VaR對應的置信區間為(1-α),則α-CVAR就是超過α-VAR的平均損失;針對VaR無法比較來自不同市場的風險暴露,Giuseppe Tardivo(2002)提出Benchmark-VaR的概念,即在一定的時間段內,在一定的置信區間內,基金或者組合偏離基準(Benchmark)的最大離差;Emmer等(2001)引入了風險資本(Capital at Risk,CaR)的概念,用以代替方差來衡量風險;鑒於VaR僅測度了市場常態下的資產組合的風險,Embrechts等(1997)將測度極端情況的極值理論與VaR相結合提出了測度市場極端風險的方法,McNeil,Frey(2000)運用極值理論研究了瑞士金融市場時間序列的尾部特征,結論認為極值方法比VaR更為穩健和精確。

From MBA智庫百科  AASTOCKS 投資錦囊


2011年9月1日 星期四

論全球化的投資效果─讀後心得1


這篇文章是出於著名CFA Institute(美國財務特許分別師機構)發行的期刊!

出版日期為2011 May/ June

作者為:Clifford S. Asness,Roni Israelov,and John M. Liew

會選擇這篇文章去的原因是,我對於全球化投資很有興趣,也很想知道

全球化的投資是否能帶來更好的報酬及更低的風險?



老是有投資理財的作家或是專業投資經理人叫大家要分散投資。

但是全球化分散投資真的可以降低風險,提高報酬嗎?也許是吧?

作者選了22個國家股市資料(1950-2008/12)去作分析,分析以

當地投資組合或是全球化投資組合那個風險較高,表現較差?

如果以最差的那一個月以及短時間來看,全球化投資在面臨

股災時反而是受傷比較嚴重的,當地投資組合反而表現比較好。

在通信科技發展下,各國股市連動性越來越高,面對股災

全球股民開始作夥起笑的狀態也熱燒不退,但是長期來看

全球化投資組合會是比較好的選擇,畢竟,股市最近會跟

經濟成長成正比(例如1990後一掘不振的日本就是 一個好例子)

所以分散化持有全球化投資組合,並長期持有,有股災時

勇敢持有,持續購入!

30-50年後,會是個美麗的結果(可能性真的很高,比不中樂透的機率還高!)

下一篇會繼續討論資本化加權組合及相等化加權組合的差異。

文章來源為: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P.S.本心得不是投資建議,如有投資虧損與本人無關。